行业焦点

内置头枕,听声辨位,汽车音响智能起来能有多卷?


浏览量:462

哈曼卡顿不香了吗?

万万没想到,智能化已经内卷到汽车音响上了。


最近奥地利一家音响公司USound(悠声)宣布,将携带其专利 MEMS扬声器进军汽车行业,并表示本公司的扬声器已经符合汽车电子元件的标准,一经使用将为汽车带来全新的音频体验,目前USound正为主机厂提供样品。


汽车行业并不缺音响合作公司,比如和保时捷、奔驰合作的柏林之声、与劳斯莱斯、宝马、路虎等合作的哈曼卡顿、理想用的TEAC、比亚迪用的Dirac和丹拿等等,都是音响行业中的大佬。


而USound作为初创公司,在已经成熟的汽车音响市场要靠什么站稳脚跟?


01 超轻、智能、体积小

USound创立于2014年,主要开发和生产基于MEMS(微机电系统)技术的个人应用音响系统,2019年USound发布了压电MEMS扬声器,也是这项新技术让USound在众多企业脱颖而出。


2021年,USound宣布获得3000万美元为融资来打造二代MEMS扬声器,该轮投资由奥地利领先的风险投资公司eQventure领投,比亚迪联合创始人杨龙忠也在参投行列。


那么MEMS扬声器进军汽车行业有什么优势?


如果用两个词概括,那就是“节能”和“便利”。


在“节能”方面,MEMS扬声器可以自动化加工,与音圈式微型扬声器相比,USound的MEMS扬声器占用的空间减少50%,功耗减少80%,并且频率范围更宽。


“便利”则主要在于其体积小而轻。尺寸的缩小,使MEMS扬声器占用的印刷线路板(PCB)空间更少,因此可以添加更多的传感器以实现更多的技术功能,增加可听戴设备(如TWS耳机)播放时间的更大容量的电池。


总体来看,USound MEMS扬声器体积小、声压级高、音质好、成本低。


从目前汽车音频体验感来看,扬声器只能放在固定位置,那就意味着环绕立体声只能在某个位置才可以感受到,而其他位置会出现左右耳接收声音不平衡的问题。


USound MEMS扬声器以自身外观“小而轻”优势和应用实践来证明可以解决此问题。


USound 首席技术官Andrea Rusconi表示,“汽车行业一直在寻找改善乘客聆听体验的方法。我们的MEMS扬声器可支持汽车音响系统的定制化,为每个乘客创造高清晰度的更佳听音位置,并提高导航、车载电话和音乐的音频清晰度。”


而USound MEMS扬声器“超扁平、超轻”的特点,可以更好的在车内打造环绕式音效。扬声器可以灵活的放在汽车的车顶内衬或座位头枕中,打造出车内360°无音效死角的效果。


其实这项技术不止体现在耳机中。在进军汽车行业之前,USound已在健康行业实践过,并且效果还不错,在患者使用磁共振成像时,MEMS扬声器能够减小噪音影响达到放松心情的效果。


02 智能汽车音响新在哪?

回到汽车行业,汽车音响系统主要由功率放大器、扬声器、天线、声音处理器设备及附件组成。


由于汽车的特殊性,在选择扬声器时的要求会更高。在温度方面,汽车随温度冷热不断发生变化,扬声器要随之不断变化,同时汽车扬声器还要满足防尘、降噪等功能。


传统的音响品牌也在不断进行改革,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音响品牌有宝华韦健、Dirac 、丹拿、柏林之声、BOSE、燕飞利仕等,这些品牌都有自己研发的扬声器,燕飞利仕的REF扬声器更适合表现人声,BOSE在节能和环绕声技术上猛下功夫。


其实回顾汽车音频的发展。早在20世纪初汽车就有了个音响,不过彼时过大的体积,过度的耗电,音响和汽车并不能合为一体,只是一个接收信号的收音机。


收音机在创新中改为磁带,缩小了体积,在不断的发展中,汽车音响越来越神奇,杜比降噪技术解决了磁带的杂音,扬声器也拥有了中低音单元和高音单元,体积小效率高。


汽车厂商为达到更好的音响效果,逐渐把压力给到音响制造商,在为大众汽车打造“临场感”的效果时,丹拿开始在车内打造一整个扬声器系统,车内每个座位都是更佳听音位,随着人们对音质需求的不断提升,需要更加智能化的多声道汽车扬声器。


进入智能化时代,不少汽车音响品牌开始从智能化入手,比如音响玩家Bose就开发了车内音响智能系统。


Bose将超近场扬声器安装到了驾驶头枕位置,这样车载电话、导航的声音就不会打扰到车内的其他乘员。这套音响系统还能清晰分辨提示信息,比如右转导航从右侧发出声音,左侧如果有碰撞预警,则会在左侧响起提示音。


老牌扬声器制作商丹拿在不断的开发声学系统中,曾为汽车扬声器提出愿景:“乘客也许可以根本看不到扬声器在哪里”。


USound MEMS扬声器的“小而轻”也许能为丹拿的愿景描绘出答卷,但目前也只是在准备阶段,在汽车现有的音响条件下,是否能让MEMS扬声器成为一匹黑马仍未可知。


但可以确定的是,智能化的风已经吹遍汽车供应链各个角落,汽车音响智能化的赛道,一定会涌现出大批创新者。

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“超电实验室”(ID:SuperEV-Lab),作者:曹婷婷,36氪经授权发布。